设为首页 | 添加收藏
北京科技园智慧园区系统建设解决方案-安鸿达视讯北京监控维修维保工程公司
 
首 页
关于我们
公司产品
实际应用
解决方案
典型案例
品质管理
公司资质
联系我们
如何付款
留言板

北京科技园智慧园区系统建设解决方案-安鸿达视讯北京监控维修维保工程公司
 

北京科技园智慧园区系统建设解决方案-安鸿达视讯北京监控维修维保工程公司

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,智慧园区将建立一个集管理、服务、营销于一 体的智慧商务园区平台,围绕"智慧管理、智慧服务、 智慧营销"三个阶段,提供组织保障、标准规范、运营和安全管理。要完善组织保障、标准规范、 运维管理、安全生产四大体系 ,发展大数据分析,实施智能商业智能、智能资产管理和精准营销服务 ,为创业园区增值,打造智能创业园区产业绿色链。


     一、  新型智慧园区建设背景

  在全球科技与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,智慧园区也成为推动产业升级、创新发展以及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载体。2025年,新型智慧园区建设将围绕打造“绿色、智能、高效、创新”的发展理念,实现园区管理与运营的全面数字化、智能化,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。


  • 1). 国家政策驱动

   • 2024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发布的《5G规模化应用“扬帆”行动升级方案》提出持续开展5G应用“扬帆之城”总结评估,建设5G应用规模发展城市,鼓励地方对推动5G规模化应用成绩突出的企事业单位等给予政策倾斜,加大对5G应用发展支持力度。依托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具备地方、行业特色的5G产业园区,加速形成集约高效、方案成熟的中小企业5G应用创新发展模式。

   • 2024年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工作任务时明确,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,坚持“点、线、面”协同,加快规上工业企业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,面向重点行业“一业一策”制定数字化转型指南,用三年时间建设200个高标准数字园区。


  • 2). 地方政策扶持

   • 各地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智慧园区建设。如西藏自治区加快数字园区建设,推动产业园、产业集聚区开展数字化转型,大力开展数字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;宁夏回族自治区对相关智算产业基地、“飞地园区”,按照自治区相关政策给予最高500万元资金奖励;河北省支持园区、企业在产业发达省市特别是京津地区设立产业研究院、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飞地;安徽省支持人工智能母基金与国内头部基金管理机构,相关市、县及园区共同组建通用人工智能产业主题子基金,鼓励多募多投;北京市支持在五环外工业厂区、物流园区、数据中心等非人员密集区开展新型储能试点示范;湖南省在工业负荷大、新能源资源禀赋相对较优的园区,开展分布式光伏、微电网、分布式储能等一体化降本增效建设试点等。

  • 3). 全国产业园区规模

   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,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,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,培育新兴产业,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。据公开数据统计,截至2021年12月,我国产业园区超过19000个,对整个中国经济贡献达到30%以上,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主力军。现如今,助力产业园区智慧化已然成为各地区当务之急,通过资本和政策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,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来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。

      1、地域集群化分布

       从国家级高新区、国家级经开区建设情况来看,智慧园区已初步呈现地域集群化分布,形成“东部沿海集聚、中部沿江联动、西部特色发展”的空间格局。环渤海、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其雄厚的⼯业园区作为基础,成为全国智慧园区建设的三大聚集区;中部沿江地区借助沿江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势头,大力开展智慧园区建设;广大西部地区依据各自园区建设特色,正加紧智慧园区建设。


        2、渗透率提升空间大

       由前面数据可知,我国现阶段产业园区基数大。但根据《2021年智慧园区发展研究报告》可知,以国家高新区为例,智慧园区渗透率大约为35%,产业园区智慧化渗透率较低。因此,在园区智慧化改革过程中,智慧园区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。


     二、  2025年新型智慧园区建设目标

  • 1). 设备智能化

   • 实现园区内各类设施设备的智能化升级,如智能照明、智能安防、智能能源管理等,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,降低能耗和运维成本。

  • 2). 运营数字化

   • 构建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平台,整合园区内各类数据资源,实现数据的共享、分析和应用,为园区的运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,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。

  • 3). 产业生态化

   •  通过智慧园区的建设,促进园区内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,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联盟,提升园区整体产业竞争力。



     三、  2025年新型智慧园区建设架构

智慧园区的整体技术架构由终端设备与子系统层、网络联接层、数字平台层、智慧应用层及管理/运营人员组成。


  • 1). 终端设备与子系统层

   • 部署各类智能传感器、摄像头、RFID标签等设备,对园区内的人员、车辆、设备、环境等信息进行全面、实时的采集,为上层系统提供丰富的数据来源。同时,集成安防、能源管理、设备监控等子系统,实现对园区内各类资源的实时监测和控制。


  • 2). 网络联接层

   •构建高速、稳定、安全的园区网络,涵盖有线网络、无线网络(如Wi-Fi 6、5G等)以及物联网专用网络,确保各感知设备与数据中心、应用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畅通无阻。


  • 3). 数字平台层

   • 搭建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,集成大数据分析、人工智能、云计算等核心技术引擎,实现数据的深度处理与智能分析,为上层应用提供共性服务与技术支撑,如数据共享服务、智能决策支持、应用开发框架等。


  • 4). 智慧应用层

   •基于平台层的支撑,开发一系列面向园区管理者、企业、居民与访客的智慧应用,涵盖园区管理、企业服务、生活服务、安全保障等多个领域,如智能物业管理、产业服务平台、智慧交通系统、智慧安防监控、在线政务服务等,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。


     四、  2025年新型智慧园区建设内容

  • 1). 智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

   • 1. 高速网络覆盖:园区将全面部署千兆光纤网络,实现5G网络全覆盖。通过高速网络连接园区内的各类设备、系统和企业,为数据传输、实时通信提供有力保障。


   •2. 物联网平台: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感知系统,实现对园区内各类设备、设施的实时监测与管理。例如,通过传感器对园区内的能源消耗、环境参数、设备运行状态等进行监测,为园区的智能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。


   • 3. 数据中心:建设高标准的数据中心,配备先进的服务器、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,确保数据的安全存储和高效处理;同时,建立数据备份和容灾机制,保障数据的可靠性。

   • 4. 智能终端设备:在园区内广泛部署智能传感器、摄像头、RFID读写器等终端设备,实现对环境参数、设备状态、人员位置等信息的实时感知;安装智能照明系统、智能安防设备、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等,提升园区的智能化水平。


  • 2). 智慧服务体系

   • 1. 政务服务:建立园区政务服务平台,整合园区内政务服务资源,为企业与居民提供一站式在线政务服务,包括工商注册、税务办理、项目审批、政策咨询等功能模块,简化办事流程,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与透明度,优化园区营商环境。同时,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和信息服务,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。


   • 2.企业服务: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产业服务支持,包括项目申报服务、产学研合作对接、金融服务、人才服务、技术支持等。通过建立企业服务平台,为企业提供融资、培训、技术咨询等服务,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。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,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与成长壮大。


   • 3. 公共服务:完善园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,包括医疗、教育、餐饮、娱乐等。建设智慧生活服务平台,提供在线购物、餐饮预订、家政服务、医疗健康等生活服务,满足园区居民和员工的日常生活需求;同时,通过智能导航、远程办公支持等个性化服务,提升员工的工作生活品质。


   • 4. 科技创新平台:建立科技创新平台,吸引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。通过科技创新平台开展技术研发、成果转化等活动,为园区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。同时,加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,提高园区的创新能力。


  • 3). 园区管理建设

   • 1. 综合管理平台:开发智慧园区综合管理平台,整合园区内各类数据资源,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;平台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,能够为园区的运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。


   • 2. 物业管理系统:实现对园区内建筑物、设施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,包括设备台账管理、运行状态监测、故障预警与报修、巡检管理、能耗管理等功能模块,提高物业管理效率,降低运维成本。


   • 3. 交通管理系统:通过智能交通设施的部署,实现园区内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与调控、智能停车管理、公交信息服务等功能,优化园区交通组织,缓解交通拥堵,提高出行便利性与交通安全性。



  • 4). 智慧智慧生态环境建

   • 1. 环境监测与治理:建立环境监测系统,对园区内的空气质量、水质、噪声等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。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,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。


   • 2. 生态保护与修复:加强对园区内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,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。例如,通过植树造林、湿地保护等措施,改善园区内的生态环境。


   • 3. 资源利用与管理:优化资源利用,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可持续利用。通过资源管理系统对园区内的资源进行管理和监控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。


   • 4. 能源管理系统:通过智能能源管理设备和系统,实时监测园区内能源消耗情况,实现能源的精细化管理;采用节能技术和措施,如智能照明控制、空调节能控制等,降低能源消耗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响应国家“双碳”目标。



  • 5). 智慧安全保障

   • 1. 安全管理体系:建立园区安全管理体系,包括安全管理制度、安全应急预案、安全培训等。通过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,提高园区的安全管理水平。建立应急响应机制,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。通过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,提高园区的应急处置能力。


   • 2. 安防监控系统:构建全方位、多层次的园区安防监控体系,集成视频监控、入侵检测、门禁管理、电子巡更等安防子系统,运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实现对异常行为与事件的实时预警与报警,同时与公安等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与联动响应,确保园区内人员与财产安全。


   • 3. 网络安全防护:加强网络安全防护,保障园区内的网络安全。通过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,防止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。

发布人:安鸿达视讯北京监控维修维保工程公司
发布时间:2025年5月7日


此新闻已被浏览 29
点击关闭窗口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如何付款 | 留言板
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北清路宏福科技园10号楼4层
市场部电话:(+86)010-62610932;
手机:
13426082725;18519231073;传真:010-62610932 
Copyright(C)2003-2023 北京安鸿达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3031849号-1